【帛书版】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 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 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通行版】
上 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 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 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有上等德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是有德。下等德的人是有心施“德”,所以他无德。有着上等“德”的人“无为”出于无意,所以无所不为。下等“德”的人,“无为”出于有意,所以无所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而是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而是出于有意。上“礼”的人,出于有意。若是得不到回报。则攘臂使人从之。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是“德”。失去了“德”而后是“仁”。失去了“仁”而后是“义”。失去了“义”而后是“礼”。当社会需要用“礼”时,虚拟敲诈也就随之产生,祸乱也就随之而来了。自以为很聪明的人,是以智取巧,真是愚昧的根源呀。所以大丈夫应该守质朴的大道,不虚伪敲诈,舍去礼的浮华,取用道德厚实。
【注释】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这里的“上德”指最高层次的道德品质。老子认为,真正的高尚道德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一种自然而然、不造作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因为他们内心的和谐与平衡,反而能够展现出真正的道德品质。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相对“上德”而言,“下德”是指较低层次的道德表现。这些人虽然遵循道德规范,但他们的道德行为往往带有目的性和功利性,因此在老子看来,他们实际上缺乏真正的道德精神。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老子在这里进一步阐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