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数量很多吗?”
“在研究中国这个领域里,日本有很多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学者,他们当中,有的人产量的确很高。
这样,在一个相当大的基数上,就会呈现出一种此起彼伏的感觉。如果你到日本的书店去看,每隔一两天,就会有一本关于中国的新书发售。
而且,你到了书店里,也不必费力地找,研究中国,在日本的书店里是一个专门的品类,甚至还要细分出很多子品类。”
“啊?他们……他们倒是挺能编的哈?”
冯老笑了笑,“你可不要拿咱们国内的出版风气,去臆测日本。”冯老指了一下书柜。
“那里,有一本研究咱们中国伤寒论的书,日本人写的,写得非常好,里面为了一味药,对比了几个朝代,不同版本的伤寒论。其中一个版本,应该更为准确,但这个版本,在咱们国内,找不到。”
“那他们日本人怎么会有那个版本?”
“至于为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战争时期偷走的,也可能是从民间收集的,在收集文物这方面,日本一直都在系统性地收购,而早些年,我们的保护意识又没那么强,可能就吃了亏吧。”
“啊?那咱们的好东西,得被他们弄走多少呀?”
冯老叹了口气,“这账要细算,但事儿不能细想。就是这本书,我还买了一本译本,我拿国内其它研究伤寒论的书跟这个对比,可能有些方面要强上一些,但没有一本,能够完胜它。”
“什么?那伤寒论都流传了多少年了,咱们中国人,怎么会研究不过日本人?”
“怎么?一本伤寒论,就让你沉不住气了?”
“我是没什么能力,不然,我也整天研究伤寒论,总得盖过他们呀。”
“从这本书,延展开去,能发现咱们国内的许多问题,每个问题又牵连了更多领域的其它问题,想一针见效,一夜根治,是不可能的。类似的事情见得多了,也就慢慢能想得通了,咱们国土面积大,人口也多,历史悠久,仅仅这三个维度,叠加起来,所产生的问题,就没有一个是容易解决的。而且,解决得不能草率,不能急功近利,否则问题会越来越多。
挑毛病容易,想找个八面玲珑的办法解决掉问题,才是真正的难题。能做到我们如今这个局面,不容易。”
“可是,冯老,既然咱们人口多,那搞学问的也多呀,既然日本有这么多人研究咱们,咱们也弄一大批学者去研究他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