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只为他(第1页)

沈浪在后台跟一众熟人聊了会天,他便告别众人,前往自己的休息室准备化妆。

今年的春晚,确实如人们所感,没什么新意了。

似乎每一个节目都能在以往的春晚中找到相似的影子,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

或者说,春晚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从节目类型到表演形式,都有着一定的套路。

央视不愿意放宽审核,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导演的创新空间。

导演们不敢大胆尝试新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只为平平安安地过完这一晚,拿钱走人。至于“名”,现在执导春晚,只有“骂名”,没有“好名”了。

八点整,一成不变的开场上演,鼓乐喧天,一群大的小的舞蹈演员齐齐出场,在高分贝的低音炮里,杂着预先录制的欢呼雀跃:“好棒!”、“哇塞!”、“太开心了!”等等。

然后,四位主持人蹦蹦跳跳地跃上舞台,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语气激动地喊:“亲爱的观众朋友们,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过年好。”

接下来便是歌舞升平,开始进行“模块化”的填充,一个歌舞类节目,一个语言类节目,如此接力。

歌舞类,几十位大家看着眼熟但又叫不出名字的歌手轮番上台,4个人分唱一首歌算是待遇好,最多的高达10人唱一首歌,一人一句,然后大合唱。

语言类,都是冯龚、赵苯山、郭冬林这些春晚“常青树”轮流上场。

刚才的闲聊中,沈浪从赵苯山那得到了不少关于春晚“演员”选择的内幕。

有许多人很关心春晚,会给春晚递来各式各样的“条子”,由此诞生“条子演员”,他们凭条子可以挤进春晚,更有甚者能够独唱一曲,据说最多时候会有上百个条子演员。

递来的条子,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哪个必须办,哪个可以缓办,这些人的位置也非常重要,比如在舞台上靠前还是靠后,在零点以前还是零点以后,这都成了学问。

一般春晚的准备期是在4个月左右,前2个月是策划和准备期,进入第3个月以后,基本上导演、主创人员就开始围着条子转了,琢磨怎么把这些条子演员安排好。

于是乎,只好从这条子的分量上分出轻重和三六九等,按以前的概率,每年的条子演员被拦在外面的大约占2/3,最终能上春晚的条子演员占整个演员的1/4。

所以,很多时候不能怪导演,他也没多大的话语权。

时间来到了11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