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诶,张巡感觉赵淮应该懂的啊。
这五千兵,大部分来自淮南和浙东,还有极少数来自荆湖。荆湖和淮南的兵,又主要是北方中原南逃的人民,所以他们以参军为业,没有明确的故乡归属。自然的,即便宋军的将官带着他们到处转战,他们也没有太大的怨言。
钱到位,那他们就有战斗力。如果钱到位的同时,还能带他们打回河南、山东,那他们的战斗力将更上一层楼。
可浙东的兵怎么办?尤其是数百御营兵,他们的家人就在杭州城内外。现在他们人已经到了常州,距离杭州水程快的话两三天就到。
他们是不会愿意留在常州,跟着张巡作战。或者为了死守常州,而下力气的。
死守杭州还有点可能,毕竟那是他们的家乡,他们父母妻儿所在。
话说的恳切,赵淮大概来之前只想着夺军了,没有想到这一节。于是立刻询问张巡,五千人中浙东的兵马有多少?
下头正在检点,重新录入军籍,再等一天才能够知道。闻言赵淮便表示自己会在常州多停一天,浙东的兵他会出面安抚一下,如果能留下来就留下来,不能留也没有办法。
转天检点下来,果然有七八百人是浙东的兵,几乎没有人愿意留在常州,都想着赶快回杭州,和父母妻儿团聚。毕竟他们从鄂州那血肉池里面逃脱万难,奔得就是回返家乡。
某种意义上来说,浙东兵已经没有战斗意志了。
其他兵因为没有家乡了,或许还能被鼓舞起来,继续作战。浙东兵不太行,至少此时不行,让他们回家团聚一年半载,再以厚饷激励,或许可以。
行吧,赵淮便把这七八百人的浙兵给带走了。另外向朝廷上表文,说有七八百御营兵在常,朝廷可以调派。
至于剩下的四千多人,改名换姓,移形换影,给他全挂到浙西的兵籍上。
反正那十几个将校,已经抽调走了军中的中基层军官,士兵嘛,朝廷给钱,再让他们继续募就是。
真是大大的侵吞了“国资”。
不过侵吞了这么大一笔,兵也没给张巡带。主要是张巡不会带,只能交给马雍,分作南北两镇大营,继续团练。
另外还要行文去杭州,敲一敲咱们的大姐夫陆秀夫。不想他提点御前军器所,他也提点了。既然如此,那就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请他先行制造军器,补充给常州兵。
经办的手续是小事,花个几千贯就可以。如果能把这四千多人的兵甲补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