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闻言扭头对肖信斌微微颔首示意,然后伸手将那份结果报告接了过来。
垂下视线把目光落在文件上,当即翻看起来。
正如陈建方和高铎刚才说的那样,在最近半个月内的模拟验证中,借助空间环境模型和力学模型,空间轨道对接实验均取得成功。
如此只要保证目标飞行器零窗口发射,并精准进入相应的轨道。
便能实现空间轨道自主对接。
甚至丝毫不夸张的讲,如果这个时候天宫一号已经成功发射。
接下来他们便能精准发射神舟飞船,尝试进行空间轨道对接。
尽管他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亲眼看到心里面还是止不住涌现出些许激动情绪。
毕竟能够掌握这项重要的空间轨道对接技术,距离国产空间站问世已经不远了。
相信到时候,阿美瑞肯宇航局和众议院,表情都会非常的精彩。
约摸过去两三分钟的时间,徐源这才收回目光将文件递还给肖信斌。
待重新接过报告文件后,肖信斌则忍不住道:“徐教授你建立的那两个模型真是神了,竟能给原本复杂多变很难把控的空间轨道对接,找到一個能稳定精准对接的新奇方法。”
他如今对徐源的崇拜可以说达到了极点,已经成为他今生追逐的目标。
以前想进行空间轨道对接,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面的难题。
并且所有的努力也都是为单次对接准备,最多积累下些许相关经验。
之后要再次执行对接任务,就又需新一轮的忙碌。
被迫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关键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还不能保证目标飞行器和载人飞船的百分之百对接精准概率。
但徐源的到来却给了他希望。
而事实上,徐源也的确改变了这一情况。
依靠搜集大量信息参数,建立空间环境模型,并通过飞行器在空间中的飞行姿态建立力学模型,这就相当于给轨道对接找到了做题公式。
以后只需要把数值代入公式,便能得到正确答案。
提高了精准度不说,对于研究院的相关工作也是种减负行为。
面对这样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会不让人佩服敬仰。
“这还要感谢你们搜集那些监测信息参数。”徐源嘴角噙着笑容和煦的回答。
并没有把全部功劳一把全弄到自己身上。
闻言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