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795年7月20日拂晓,张锐所部在敌后游击了四个多月后,终于抵达了这次出击最初计划到达的地方——乌河战场敌方战线的身后。
乌河战场的地点并不是在乌河边上,距乌河至少还有一百余里。乌河战场是一个作战区域的统称,包括了汉军进攻路线经过以及有可能经过的所有区域,是受防守一方的鲜卑人密切关注的区域。
乌河战场区域很大,攻守双方的战线纵深面积在方圆三百里以上。,因为战线不可能是平行的,任何有作战经验的将领都会留出有适当广度和深度的战场空间来,进可攻、退可守。即使进攻方要相对集中兵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一个平行线上,最起码也要在进攻部队的后面留出一定数量的预备队,以应付突发事件。
而防守一方战场的纵深空间更加广阔,兵力会在战场前后依次分开布防。或前轻后重、或前重后轻,或前后轻中间重,这样布阵的目的是逐渐消磨掉进攻方的进攻力量。这种情况在防守方不以决战为目的的情况下最为明显。他们会利用各种天然的、或人工的防御体系一层一层削弱进攻方的力量,耗尽进攻方的力量,最后使得进攻方无功而返。
也有人会认为,防守方防御纵深过大,兵力就会比较分散,从而犯了逐次使用兵力的错误,但事实上也未必如此。这要取决与将领的指挥水平,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不会单纯考虑防御,在考虑防御时必定会考虑到反击或反攻。因此,他们会在战线某些重要支点上布置相对较多的兵力来实施这一手段。
乌河防线其实是鲜卑人自己选定的,是鲜卑国土防御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的主要规划者是尉迟晖。他在假设汉帝国突然进攻本国的情况下作出地防御措施。其假设就是汉军突然发起进攻,本国的大批军队无法及时赶到乌河岸边组织防御。所以最理想的战场位置不在乌河岸边,而是在鲜卑军现在布阵的地区。
这一地区,距乌河有一百余里,距右贤王的居城——普六城有四百余里。战场北部是西屿山脉的乌河段,战场南部靠近黑海地区是一片沼泽,中部大部分是丘陵地带,只有极少地区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平原。在这里鲜卑依靠地形修了不少防御工事,其中有三个大型军事城堡。
尉迟晖的计划是由一部分兵力在乌河边尽量拖延汉军的进攻,给右贤王的部队争取集结时间。让他们能及时赶到这个地区来进行防御。以右贤王地兵力,再借助此地的防御工事。抵抗汉军一个月理应不成问题。
在一个月里,鲜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