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新罗(四)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眨眼间,郑言庆入山已有七八天日。郑宏毅和沈光,前往木槿镇探听消息,却一去不回,杳无音讯。
开始的几日,郑言庆还能稳住沉住气。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言庆的心思开始烦躁起来。
窦孝文三人藏于山口,活动范围非常小。他们不敢脱离山口五里之地,以免被人觉察到踪迹。虽则表面上看,汉人和高句丽人乃至新罗人有些相似。但若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一些不同之处。
高句丽人秉承辽东濊貊人的血统,与靺鞨人颇为相似。
个头相对高挑,肌肤相对白皙,颧骨略高,发髻有些微弱卷曲;而新罗人则是饼子脸,面庞扁平,个头矮小,肤色有些黑黝,小眼睛、塌鼻梁,单眼皮……诸如此类,可一眼看出端倪。
窦孝文等人都不会高句丽语,加之相貌关系,故而不敢远离山口。
至于郑宏毅,能说得一口流利的高句丽语,加之有沈光护佑,所以郑言庆不是非常担心。
可一天两天也就罢了,郑宏毅两人这一走,就是七八天。
郑言庆和谢科都有些担心,担心他二人在木槿镇里,发生什么意外。沈光性情沉稳,武艺高强,言庆不担心。可郑宏毅却是世家出身,从小娇生惯养。万一公子哥脾气发作的话,定然会惹出麻烦。郑言庆每每想到这些,越发坐立不安,有几次,他甚至想去木槿镇打探。
不过,最终还是被谢科阻拦下来。
大业八年,季暑。
炎炎酷暑即将过去,也迎来了‘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的时节。朝鲜半岛的夏季不长,方季署时节,晚间的气温已开始降低,带着些许秋日的痕迹。
辽东战局,却还在胶着。
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一个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却由一个不合适的人进行指挥。
原本应该易如反掌的事情,变得有些复杂起来。辽东三城反反复复,利用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的秉性,把战事变得越发扑朔迷离。原本随同来观战的突厥人咄吉可汗,高昌国国王麹伯雅,似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当战事进行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咄吉与麹伯雅,告辞离去。
时值六月初,小雨。
殿内少监李渊带着长子建成,自怀远镇出,悄然来到辽水河畔。
远远的,就看见一辆马车,正停靠在河边。周遭有百余名军士守护,眼见李渊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