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后,刘一民坐下来,把自己后世了解的山东抗曰根据地的情况梳理了一遍,和现在得到的山东各方面的情报进行综合,基本上也就把此时山东的形势和到山东后应该采取的办法措施梳理清楚了。
自从韩复渠撤退后,山东地面上所有国民政斧的军队和地方政权都已南撤,只有范筑先将军拒绝撤退,坚持鲁西北抗战。曰军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这次发动的以彻底扫清山东抵抗势力为目的的大扫荡,是历史上所没有的。范筑先将军提前殉国,他所留下的各路抵抗武装绝大部分被我军收编。这样子的话,目前整个山东再没有一丝国民政斧的武装力量了。相反,除了鲁西全部为我控制外,山东省委正正在各地组织发动武装起义、积极组建抗曰武装。
历史上山东根据地一直存在115师与山东纵队捋顺关系问题,主要原因是115师东进部队数量少,很难发挥核心骨干作用,加上缺少核心领导人,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山东根据地我军各部形不成强有力的拳头。直到1943年中央明确罗荣桓主政山东,局面才大大改观。现在教导师是我军主力,全军10余万人进军山东,又有自己坐镇,山东的抗曰局面和历史上就大不一样了。
至于教导师进军山东后国民政斧会有何反应,刘一民觉得可以不予考虑。因为历史上蒋介石是在徐州会战结束后,才想起安排部队到山东、冀南开展敌后游击战的,这些部队后来大部分都做了伪军。刘一民觉得,只要自己在山东展开,站稳了脚跟,能够有力地支援全国其它抗曰战场,即令蒋介石还派沈鸿烈来当山东省主席,那也不过是个形式而已。
党委会一直开到晚上十点,对教导师各部东进山东的路线及到山东后的发展区域都做了明确划分。这次,教导师党委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全师向山东发展,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比陕西根据地更加强大的根据地,因为山东的人口比陕西多的多,鲁中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山区都可以建立成巩固的根据地,一旦时机成熟,完全可以斩断津浦路,控制山东全境。本照这个指导思想,各部队发展区域较上次干部会议上的规划有明显变化。其中,教二旅作为我军鲁西北头等主力部队,仍然坚守津浦路以西、黄河西北的鲁西地区,担负支援鲁北、冀南、冀中作战任务,旅部兼鲁西军区,驻临清县;教六旅配属野炮二团,发展区域为沧县以南、津浦路以东、黄河以北地区,旅部兼鲁北军区,住惠民县;教三旅率教七旅、教八旅由王老虎特战一中队引导,从德县附近偷越铁路,东进渡黄河,在黄河以东、胶济线以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