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四章 连云港(一)(第1页)

连云港地区因为有渔盐舟楫之利,自古以来就很有名。夏商时期,这里属于东夷,被称为人方东夷、人方国、隅夷。周武王伐纣成功后,由于大肆分封功臣,原来被称为东夷的东部地区开始逐步开发,到了秦代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东海郡了。从北齐、北周开始,连云港地区就被称为海州。

古海州建在沭河入海口的龙苴,临沭河,滨东海,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滨海滨河城市。盛唐的时候海州有十八万人口,占当时全国四千万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到北宋时期,古海州就象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镶嵌在海州湾边。大诗人苏东坡到海州后忍不住发出“欲弃妻孥守市寰”、“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的感慨。

可惜到南宋时期,由于南宋与金发生战争,偏安一方的南宋统治者和前线带兵元帅张浚错误估计了形势,在韩世忠部将王胜海州大捷的前提下,竟然昏头昏脑地放弃了重镇海州这个战略要地,拆毁了海州城,将所有海州人移民到了镇江。

蒙元时期,海州成了蒙古人的牧场,几无人烟。一直到明朝中后期,海州一带的城镇才又渐成规模。清初的时候,满清统治者实行裁海和海禁,为了防止晚明王朝和台湾郑氏水师利用海湾和河口发动进攻和占领云台山作根据地,就用巨木在河口、海道打桩封锁口岸。短短二三十年间,宽阔的古海州和南云台山之间的海峡就淤积成陆,港口越来越远了。

但是,清中叶以后,由于连云港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既通航通商,渔盐发达,又北依淡水河湖,便于生产生活,这里又慢慢发展起来。清末到民初,连云港又成了商家追逐热土。特别是陇海铁路修建后,铁路通到连云港,港口在新浦后河底和大港,泊位在老窑,货运、客运贸易繁荣,连云港就成了苏北对外贸易的通道。

1934年6月1曰,江苏省长陈果夫主持召开省委员会第662次会议,通过了《省政斧决议规划连云港埠市政案》。市政案指出:“兹陇海铁路东端,已达于本省灌云县老窑镇,连云海港第一期工程亦将完竣。故港埠市政之规划刻不容缓,准将临洪河以南,烧香河以北,东西连岛以西,及新浦、板浦以东,水陆区域,均由土地局组队,测量土地状态,并派员办理土地查报,限三月办竣,再定新市区规围。”

在做一系列先期工作之后,1935年1月18曰,陈果夫主持省委员会第718次会议,会议决定:“连云港埠设置普通市,定名为连云市。其水陆区域暂以临洪口以南,烧香河以北,东至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