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刚割完小麦,读了两年高中毕业的颜代又回到起点,他的出生地,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庄。
那时候没有考大学这个概念,上大学要推荐,推荐的大学生叫“工农兵”学员。
推荐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就是“根正苗红”,贫下中农出身。
其他条件无关紧要,但是最为关键的一条,也是推荐条件上没有写明的,就是:得有人。没有人罩着,其他条全部符合也等于零。
颜代上学上的晚,毕业的时候已经22岁,这个年龄,好多个儿时的伙伴都已经当爹了。
毕业回家爹妈都没有说什么,又回来一个劳动力,老两口感觉心里面还偷着乐呢。
颜代回家,最高兴的莫过于姐姐颜留,因为弟弟不上学了,家里挣工分的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省的每年还要把已经收好的粮食,再送回生产队的保管屋,说是叫“找差”。
“找差”,简单说就是自家赚的工分,不够生产队核算的平均数,需要把粮食折价给生产队里。补上差价,也就是自家差的工分数。
颜代回到家的时候是中午饭时头。
吃过午饭他爹说你刚回来,就先不要去生产队跟着干活,下午去把上崖自留地的地瓜,锄一下二遍草吧。
颜代答应一声扛着锄头往上崖去,那块自留地从很小自己就跟着父母去,他非常熟悉。
小的时候都是大人去干活跟着去玩,大一点时候就是去摘地瓜地边上的豆角。
摘豆角,大人只让看着里面种子成熟的差不多老一点的。
豆角种老一点的摘回家,洗干净后切碎,放在锅里放点盐巴少加点水,烀熟了就可以吃,现在成了沂蒙地区饭店的一道菜,就叫“烀豆角”。
现在好多有钱人特别爱点这道菜,说这是纯天然的绿色做法。
烀豆角不用放油,因为那个时候家家缺炒菜的油。烀熟的老豆角里面的种子很香,既可以当菜吃下饭,又可以当饭吃顶粮食。
家里劳动力少的,“找差”后每年粮食也不够。
来到自留地后,看见地里的地瓜都由一开始种上时一根独苗,变的现在每棵都是郁郁葱葱一大片,开始长出长长得地瓜秧子。
地瓜地里锄地,第一遍好说,那时候只是刚插上的一棵独杆地瓜小幼苗。第一遍的时候地里没有多少草,之所以要锄,说是为了给地瓜松土。
这是宽松的环境能长吗?
第二遍就是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